游戏产业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大资金投入?吸引数以百万计的玩家?迅速创富?
这样的“游戏规则”,也许只属于大游戏公司。在不太为人知的“另一个世界”,还有一个与金钱十分隔膜、多半依靠激情和创意支撑梦想的群体,他们叫做“独立游戏开发者”。
这两天,作为2009上海推进软件与信息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周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届中国独立游戏节正在上海举行,“独立游戏人”这个小众群体由此得到了难得的关注。相比国外同道,中国“独立游戏人”的生存状态要困苦得多,但他们也在希冀着属于自己的光明未来。
“特立独行”有甜更有苦涩
从2007年开始,胡岭和单隽一直在开发一款动作游戏。两年多没有稳定收入,似乎算不上太大的问题。单隽说,自己经济上能独立,在外租房,平常碰不到父母,也就“眼不见心不烦”。
这次,他们2人开发的作品获得了游戏节的最佳技术奖,奖金是5000元。两年来,各种游戏开发比赛的奖金是他们仅有的收入来源。
胡岭和单隽2003年从上海交大毕业。那正是网游在国内风生水起的日子,他们加入了大游戏公司。身处朝阳行业,有不错的收入,但大公司里浓重的商业气味,让他们无法实现“做一款自己满意的游戏”的梦想。权衡之后,他们辞职,成立了一个2人公司。
人少,是独立游戏的一个特征。更重要的特征,是这些独立游戏公司并不依附于某个大型运营商或发行商,可以独立行事。如同好莱坞之外的独立电影制作人一般。
特立独行――本届独立游戏节评委、动视中国公司战略增长总监李磊如此描述独立游戏人的定义。
另一位评委、上海交大数字艺术实验室主任杨旭波副教授告诉记者:“在大游戏公司,商业因素往往会制约创新,而独立游戏人可以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做出更纯粹、更体现创新的原创作品。”但是,中国的独立游戏长期被忽视,不少很有才华的人因为得不到机会和资金支持,没能坚持下去。“这很可惜。”杨旭波说。
李磊对独立游戏的发展环境有深切体会,他告诉记者,中国游戏产业的垄断特征更突出,大企业控制着从制作到发行的整个流程,独立游戏人的空间很小。而且,中国的独立游戏人之间缺乏沟通,也不愿共享开发成果。而在国外,有许多独立游戏成功的先例。
“能挣到足够的钱娶媳妇吗?”
胡岭和单隽应该算是为数不多的坚持下来的。他们有实力――此前,他们曾参加过2次国际著名的游戏开发竞赛,成绩不错。但直到现在,公司还是只有他们2人。“人少比较省钱。”胡岭说。有些工作可以外包,或是找朋友帮忙。
他们独立开发的,是基于Xbox游戏机的一款三维古装动作游戏。看他们提供的简介文字,可以读出何谓“梦想中的游戏”:一招一式皆精雕细琢,玩家在借功夫表达自我的同时,可以尽情体会少林、太极、咏春、截拳道等中国功夫的博大精深……
胡岭说,他从14岁开始自己写游戏,在交大读的是软件开发;而单隽是习武出身,大学读的是平面设计。开发游戏时,单隽对武术的理解被融入了胡岭的代码――看起来真是一对“绝配”。胡岭告诉记者,现在游戏已完成了70%,估计再过半年就可以正式发行。本届游戏节上,许多发行商找到他们,这意味着不久后他们很可能获得收入。
但胡岭说,他更看重的不是钱,而是作品被大家喜欢的成就感。
独立游戏的魅力,正在于“用自己的时间、做自己爱做的事,并有可能以此获利”。但李磊也半开玩笑地说,国内许多从事独立游戏的人却仍在犹疑,我能挣到足够的钱娶媳妇吗?
北京大学的Trouble Maker(麻烦制造者)团队在本届游戏节上获得了学生组优秀奖,对这个团体的4位成员来说,“娶媳妇”的事远不如“找工作”那般现实和急迫。负责软件代码的卢云庚告诉记者,他们明年就要毕业,自己创业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成功实在太难了。
游戏节评委杨旭波说,中国游戏产业最缺的就是创意,国内的开发者并不是没有这个能力。因此,社会各方应支持独立游戏:“游戏产业里如果都是大公司,就是不健康的形态,产品也容易陷入同质化。”他表示,在3G时代,手机游戏简单而强调创意,尤其适合独立游戏人施展身手。目前在iPhone平台上,一大批有趣的游戏软件就是独立制作的,这些内容为iPhone的成功打下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