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農業走出效益發展新路 浙江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今年將超萬元
“浙江農民敢爲人先,已經走出了壹條富有時代特征和具有浙江特色的農業發展路子,推動了農業從資源小省向效益農業強省的曆史跨越。”9月30日下午,在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輝煌浙江60年”第9場新聞發布會,省農業廳副廳長趙興泉這樣介紹浙江農業發展情況。
趙興泉說,浙江農業60年,在發展理念上經曆了立足保障供給向增加農民收入進而向可持續發展的轉變。
相對于其他省區而言,浙江農業資源禀賦不足,人多地少矛盾比較明顯。但産業結構配置科學,補了這塊短板。全省農林牧漁總産值從1949的14億元提高到2008年的1780億元。蔬菜、畜牧、茶葉、果品、蠶桑、食用菌、花卉苗木、中藥材等十大農業主導産業産值占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産值的77%。茶葉産值、水果産值、花卉苗木面積、蠶繭出口額均居全國第1位。
在農産品出口方面,新中國成立初期我省農産品出口數量極少。改革開放30年期間,我省農副産品出口增長150倍,由1979年的5090萬美元提高到2008年的76.8億美元,形成了農産品出口主體、産品、方式和市場的“四個多元化”,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4%左右來自出口農産品帶動。
目前,全省農産品出口企業達到4921家,茶葉、水果罐頭、蜂産品等出口額居全國第壹位,出口市場主要包括日本、美國、歐盟、韓國、俄羅斯、加拿大等20多個國家,遍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
60年來,全省平均每個農業勞動力創造的農業總産值由190元提高到26713元。
近年來,全省各級黨委、政府也出台了壹系列扶持“三農”政策措施,加大了對農業的投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業轉型升級,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綜合競爭力。
2008年,全省各級財政支農資金達到177.1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258元,比1949年增長196倍,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增長6.3%,連續24年位居全國各省區第壹。從基礎地位看,已實現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曆史轉變。
趙興泉樂觀地估計,今年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可望突破壹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