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界最高獎項——“中國新聞獎”年度評選結果剛結束公示。評選結果顯示,國家通訊社的壹條全球首發現場英文消息《拉薩發生暴力事件》,因爲及時披露了事件真相,以全票通過位居壹等獎榜首。
本屆中國新聞獎評委、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尹韻公說,評委的投票是個風向標,希望引導媒體在第壹時間把重要事件向全社會、全中國乃至全世界公布,滿足公衆對獲取信息的需求。
同獲壹等獎的“負面報道”還包括《中國青年報》輿論監督報道系列《山西霍寶幹河煤礦礦難記者領“封口費”事件》和《東方早報》的《甘肅14嬰兒同患腎病 疑因喝“三鹿”奶粉所致》。而在過去壹些年,這類新聞往往得不到及時報道,中國新聞獎名列前茅的獲獎作品往往都是“主旋律”。
《華盛頓郵報》對《拉薩發生暴力事件》評價說:中國官方媒體已將危機傳播理論付諸實踐:真實、快速和搶先進行報道。
今年12月1日,位于中國沿海最開放地帶的深圳將率先引入新聞發布工作問責機制—在信息發布上不及時、不主動的“新聞官”,將首次面臨有據可依的行政問責。這是國家推動新聞透明度的另壹重要舉措。
在剛剛結束的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活動中,政府專門開設了新聞中心,爲來自108個國家和地區的1300多名境外記者提供國慶活動的新聞服務。關于閱兵的詳細內容,很早就對外作了公布。
近年來,從每年壹次的全國兩會到全球矚目的中共十七大,從“神舟七號”發射到北京奧運會,爲重大事件和活動專門設立新聞中心已成爲政府的壹種慣例。
國慶新聞中心主任、中國記協黨組書記翟惠生說,新聞中心是展示中國開明開放、和諧民主的壹張名片。
近兩年來,中央黨校、中央紀委、公、檢、法等執法機關在幹部培訓中,如何與媒體打交道,包括在模擬新聞發布會上接受記者的“刁鑽”提問,成了壹個新增的“必修課”。目前,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國務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等160多個部門和全國各省區市均設立新聞發布和新聞發言人制度。這爲推動新聞“透明度”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而過去被外國記者認爲是神秘部門的中央紀委、中聯部等已邀請過外國記者參觀。不久前,國防部開通了中、英文官方網站。這個最新的中央部委網站向全球網民打開了溝通之“窗”。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壹直在探索提高新聞媒體的開放、透明和公開,這符合中國的利益。中國對境外媒體的開放,從長遠看是要探索以更加開放的胸懷,面對世界和公衆。
他說:“我們不怕記者‘挑刺’,我們不怕公正的批評,壹點也不緊張。我們有這個自信,經過30年改革開放的中國有這個承受能力。”
外界普遍注意到,從2003年非典暴發後,中國的“新聞發言人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更多的中國官員意識到,信息公開是化解公共危機的重要手段。
去年以來,貴州甕安打砸燒事件、雲南孟連暴力沖突事件、“三鹿”奶粉汙染事件、甲型H1N1流感疫情通報等以往很少立即諸媒體的“負面新聞”正在第壹時間從官方渠道向外界發布。
在華的外媒也日益感受到這種變化。在拉薩“3·14”事件、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事件發生後,中國政府都迅速組織境外記者赴現場實地采訪。
在新疆烏魯木齊“7·5”事件發生後第二天就趕到烏魯木齊采訪的英國《經濟學人》記者李泰說,中國政府的態度很開放。到7月7日已有60多家境外媒體在當地采訪。
尹韻公說,黨的十六大、十七大以來,是中國政府推進信息公開、新聞透明度進步最快的階段,其標志性事件是《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實施,以及《外國常駐新聞機構和外國記者采訪條例》的修改,爲外國記者在華采訪提供了最大的自由和便利,雖然在透明度方面還有值得改進和需要完善的地方。
他說,新聞“透明度”是檢驗政府執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政府在第壹時間發布並通過主流媒體報道真實情況,有助于澄清事實、消除誤解、減輕恐慌。
“透明度”正在成爲外界觀察評價中國壹個“指標”。近年全國兩會中,中國官員對壹些問題的坦陳給外界留下深刻印象,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和中國總理溫家寶已分別與網民在線交流……外媒注意到,建設“透明”政府已經成爲中國共産黨追求的目標。 |